
宜居的定义:
我们定义的宜居研究范围,是以人为核心,最小的圈子是住所,其次是住所周边的环境,外圈是城市,最外圈是社会圈,包括现实和虚拟两方面。
所谓宜居未来故事,讨论的就是人们将在这些圈子中有机会可以获取的更加舒适和优质的生活。
我们对于更好的、更舒适的、更优质的生活的定义,也会不停的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应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但是,无论怎样,我们看到的趋势和热点,都将对于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阻力、推力、诱惑,甚至是后退……2020,我们想讨论的宜居未来故事的主题是
治愈,对抗焦虑
之所以做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我们发现,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数年,国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信心一路飞升,消费升级成为2015-2017年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有如此突出的购买力,一方面必然是收入信心,而另一方面,消费是人们对抗安全焦虑的一种方式,花钱买安心。
而2018年开始,三四线城市经济明显放缓,一二线房地产政策急刹车,互联网行业裁员噩耗频传……经济方面的悲观情绪很快影响到消费:热炒了几年的消费升级被消费降级、消费分级等新的热词代替,国人似乎在数年的消费热潮后,迎来了集体焦虑。从各种表现来看,人们消费和生活状态的调整,是应对客观环境压力的自我适应,一种应对焦虑的自我补偿。最典型的例子,是2017年热门词“佛系青年”。
这种自我适应和自我补偿,也被一部分聪明的商家捕捉到(更可能是商家激发出来的),以各种方式与人们这一阶段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合拍,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人们生活的主流。这引发了我们报告的第一个趋势:
趋势一: 意难平的新消费
人们的消费能力在未来很长时间,可能都不会重现过去高速发展时期的盛况,但消费欲望却成为惯性冲动留下的大坑,很难轻易填平。
因此,在消费收缩的时期,人们或许会涌现各种方式自我调节,让自己获得满足感,比如,用更低的成本满足欲望,猫爪杯、优衣库XKAWS……人们尝试为消费找到新的意义,也希望获得加倍的效果,他们试图用不到百元的价格,享受被人羡慕的快感。
关于意难平的新消费,我们有7个未来故事,分别是:
“购物”体验馆
姑娘,你嘴上那么红背后的商家厮杀
时尚快消业终于入了家门
平凡中的一点光
“闺秀”
如何攻克害羞的男孩纸?
自动付款机成了儿童新宠
为了填平消费欲望,为了制造新的消费欲望,消费者和商家不断博弈,即使是消费降级时期,对更安全、安心的追求,也能够轻易诱发消费:
趋势二: 净与静
“干净”是安全感的重要组成,净与脏更多的是心理意义和社会意义:“净”是对安全感的追求,日常生活的净与脏更多的是被科技和品牌所定义。
在消费回归理性的时期,人们追求“净”的消费,与理性无关,只是为了赋予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商家借着干净的名义,推出了各种清洁产品。而干净和脏的界限在商家的舆论引导下,用户几乎无法通过经验辨别。但都能够被消费者全盘接受,除螨、除尘、消毒……
关于净与静,我们有3个未来故事,分别是:
你脏,你全家都脏!
我们开始慌了
恐脏人群汇报
在经济、生活和职场各种压力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以更极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时间:
趋势三: 快进/慢放/暂停生活
时间越来越珍贵的现代人,对于时间使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不愿意做的事情,最好如同1.5倍看剧(或上班)一样,加速完成;比如,日常家务,由机器辅助完成已经远远不够,最好机器也能开足马力,以1.5倍速完成。比如,19分钟急速洗碗的洗碗机,10分钟炖好汤的压力锅……达到人们对效率极致追求的要求。
而令人享受的事情,则亲力亲为,人为地制造“与世隔绝”的真空时间,满足自己0.75倍速一般慢慢享受时光。
关于快进/慢放/暂停生活,我们有2个未来故事:
洗浴友好工作区
1.5x和0.75x
机械、无聊的事务,越来越多地通过智能实现外包,外包给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电动牙刷……以释放更多个人时间。
趋势四: 活在手机里
人们对于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能力也正在快速下降,人们对智能设备的信任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与之对应的,是盲目热衷于智能的厂家:任何非电器化、非智能化的产品,都成了他们眼中可以“大写特写”的目标物。
厂家、用户都与智能越绑越紧,然而,用户的期待和智能程度之间,却始终没有达成过共识:
智能化的早期,厂家盲目将各种智能功能加载在产品上,很多并未考虑是否真的具备用户价值。现阶段,人们尝到了智能化的甜头,对智能功能的期待往往高于厂家实现的。
关于活在手机里,我们有4个未来故事,分别是:
“活在手机里”的鸡腿和大厨爸爸
“活在手机里”的烛光晚餐
“活在手机里”的生日派对
设计师眼中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
尽管如此,人们对智能设备、互联网的信任甚至是依赖也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变化:人能够依靠智能产品和互联网消费独立地生活,完全可以脱离传统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社交、邻里……
趋势五: 非亲密“云”关系
这也产生了另一个结果:人开始丧失社交和与人连接的能力。网络社交代替现实社交,人与人的关系彻底成为了“云”关系,只有线上的各种联系,而线下的真实接触逐渐成为奢侈品。
随着大数据和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科技会在“连接人与人”上起重要作用。人和人之间的匹配会展现出新的形式。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也会越来越散点化。这种潜在的数据关联,还有可能延续到线下,为你的线下接触提前配对,可能是爱好同一个游戏,爱吃同一种美食,甚至粉同一爱豆,让人们的难得的线下社交成为一段舒心的体验。关于非亲密“云”关系,我们有4个未来故事,分别是:
一起一人食
一起庆祝,群体验
互相保
冷淡情侣
趋势六~七: 城市新社区空间
“家”的概念延伸到周边各个空间,家周边提供的服务变成了家的延伸。人们并不需要一个尽善尽美的大房子,就可以享受舒适幸福的家庭生活。 “家”的新定义包括了居住的核心小家庭,以及家庭周边的服务系统。
家庭周边服务系统解决了生活的基本需求,功能性为主的邻居社交开始形成,特定的话题成为功能性邻里社交的关键触发点。邻里之间根据同样需求,以场景为基础进行资源交换和资源共享,形成新式社区co-living关系。
关于城市新社区空间,我们有5个未来故事,分别是:
市区40平米的幸福生活
2020年小而美的售楼广告
潘总,醒醒吧,你的邻里情!
打造新 co-living 的奇才
一起来一点田
趋势八: “声”控
语音交互近几年快速崛起,几乎打败了其他的智能交互手段,成为了主流交互方式。语音设备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场景,声音成为设备与人最频繁的接触点,声音可能取代视觉是下一个阵地,而且更加有亲密性,诱惑性,人性化。
靠声音取胜可能是加载了语音交互设备的下一个机会点。
另外,语音本身也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类似高德地图推出语音广场,各种明星声音成为独特的内容,声音的消费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关于“声”控,我们有2个未来故事:
聆听知心姐姐
2020年的最被正名的歧视词
趋势九: 数据透明人
智能引入生活,迫使用户大量个人数据被获取并分析应用:
年轻人已习惯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也并不吝啬将自己信息披露在网上。在抖音上晒生活;在ins上分享购物车;在微博上晒娃......个人数据甚至成为变现的一种途径。无论是明星还是大众都在通过分享生活用以“带货”。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在家庭生活中,智能家居可以获得用户一整天衣食住行的数据,在千百万用户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判断出用户状态并对其作出精准应用。
逐渐依赖智能推荐的用户很难躲避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系。
关于数据透明人,我们有5个未来故事,分别是:
贩卖生活数据的网红
讲讲私人数据被卖这个严重的事情吧
E(very where)-Home
此家的小花和彼家的小花
天天抱怨的小花
联系我们
电话:021-32200996
传真:021-32200997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652弄景源创意园区7号楼6楼
© 2023 by OriginPl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