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期间,人们被劝阻不要上街,很多商户被迫延长春节假期,人们消费对象大量集中在柴米油盐和日常生活用品上,消费渠道也基本集中在线上。
那么,当疫情最终过去之后,人们在消费上会有什么变化呢?
“我!要!出!门!”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喝奶茶、外出吃饭聚会、外出购物、户外运动/锻炼和旅游,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在疫情期间变得奢侈。
人人都在说“报复性”消费,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报复性消费大部分集中在成本不高,愉悦感强的领域,但支出更高的享受型消费会有明显收缩。
报复消费>>>
“低成本”愉悦感很重要
从消费心态上,消费者会趋于保守。即使是过度压抑之后的“报复性消费”,消费对象与之前也将出现较大区别。人们消费的对象将主要集中在成本不高,但是能带来较强愉悦感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奶茶、平价彩妆、餐饮和影院等等。
花最少的钱,带来最大的身心愉悦,追求极致的“无痛消费”。在一段时间内,“超值”、“性价比王”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最优选项。

消费更理性>>>
“包”不能治百病
漫长的疫情教会了大家“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成为共识,在奢侈品、高端服装、珠宝首饰、大宗享受型消费等方面都将出现收缩,毕竟疫情给了很大的教训:“包”不能治百病。
不少网友“坐吃山空”的吐槽和大家的现实经历,让消费者深刻体验了现金流的重要性,存钱、买保险、投资理财正在新的热议话题,将家庭财政配置中一部分作为风险防范的储备。

艾瑞咨询《疫情影响下的用户消费指数趋势报告》
ORIGIN Trend
疫情改变生活专题